一、“放”出活力与动力,着力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
市工商局以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为抓手,先后贯彻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简化住所登记改革、“先照后证”改革、外商投资企业备案制度改革、企业简易注销制度改革、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三十五证合一”改革、全程电子化改革、年检制改为年报制、外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改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有效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繁荣发展。
(一)政务服务便民化工作深入推进。全面推行工商注册登记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行“审核合一”独任核准制,群众提交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马上办”;利用市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积极推行工商注册、变更、注销等登记业务“网上办”;延伸登记触角到四大银行网点、特色小镇、孵化园、产业园区、众创空间等市场主体集中区域,协调银行资金500余万元购置营业执照自助服务终端,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营业执照受理、打印等业务,实现“就近办”;梳理实施商事登记领域“一次办妥”事项清单8类66个具体业务,公布所需要件、办事依据、承诺时限、办公电话,窗口人员做到一口清,不让群众多跑路,实现“一次办”。
(二)纵深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将涉企登记、备案方面的信息采集、公示等一般性信息,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今年上半年,共发放“三十五证合一”营业执照26731份。按照《河南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对215项后置审批事项实行“先照后证”,降低企业成本。
(三)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坚持便捷高效、公开透明、控制风险原则,对全市未开业企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登记程序。上半年,全市共有1083户企业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填报简易注销公告,全市工商部门共办理简易注销864户,畅通企业退出渠道。
(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协助有关部门处置市属“僵尸企业”14户,推进市属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管”出公平与秩序,着力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一)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完善市场主体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库,印发随机抽取事项清单(第二版),对省工商局统一随机抽取的1520户企业,开展定向和不定向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及时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二)年报公示取得新突破。市场主体自主年报和公示的意识明显增强,截至6月30日,全市企业年报应公示数为35277户,已公示35074户,公示率99.42%,居全省第二。截至目前,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归集总数28.70万条,归集率45.67%,居全省第二;部门覆盖率96.30%,居全省第一。
三、“服”出便利与品质,着力营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一)打造优质窗口服务平台。把窗口建设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同部署、齐推进,调配、充实登记窗口业务骨干及大学生公益岗60余人,实行“审核合一”独任核准制,打造线上线下“双窗口、双优质”,承诺“3日办结制”,提升窗口办事效率,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二)精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深入开展“政银合作”,联手四大银行,上半年共为597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0.9亿元,有效化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三)市场主体发展再创新高。上半年,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9.04万户、注册资金3086.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6℅、22.58℅。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9625户,同比增长2.09℅;新登记各类企业4999户,同比增长12.90℅。
下一步,市工商局将积极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五个为”“六个一”要求,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向深度广度拓展,进一步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让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所有事。同时,市工商局将逐步完善全市信用监管机制,全面规范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加快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及时归集共享,建成高效的地方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切实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助力濮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