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全省脱贫攻坚年度成效考核中,我市曾获得第一名、第三名的好成绩及两次“好”等次。
2020年2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包括范县、台前县在内的14个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至此,濮阳再无贫困县,河南再无贫困县。
31.65万
农村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
我市脱贫减贫成效显著,实现31.65万农村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638个贫困村高标准出列。省级贫困县濮阳县、国家级贫困县范县、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台前县相继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截至2020年年底,濮阳县、范县、台前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292.2元、8802.1元、6837.6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6.2%、6.1%。
濮阳县、范县、台前县脱贫攻坚普查数据显示,“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均实现了平时吃得饱,肉类、蛋类、奶制品或豆制品想吃随时能吃,就业扶贫政策覆盖率98.92%,生态扶贫政策覆盖率82.39%。
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加大对人均纯收入较低、转移性收入占比较高等10类返贫致贫风险较高的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进行重点帮扶,新识别贫困人口和返贫人数逐年降低,目前已实现“零返贫、零致贫”目标。
谋划实施
1976个产业扶贫项目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攻坚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市以项目建设作为产业扶贫的总抓手,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6.17亿元,因地制宜谋划实施1976个产业扶贫项目。
积极探索金融扶贫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模式,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5.4亿元、精准扶贫企业贷款6.02亿元,有效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副省长武国定表扬了这一做法。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政府+基地+合作社+企业+农户+保险”等带贫模式,产业扶贫政策扶持覆盖率由脱贫攻坚战以前的44%提高到100%,户均收入由脱贫攻坚战以前的2107元提高到5500元。
大力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两提一增”行动,每年至少开展2次全市产业扶贫项目建设集中观摩活动,现场打分点评,并将结果在《濮阳日报》等媒体上公布,促使项目建设明显加快。
“两手抓”
促农村农民面貌焕然一新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我市努力做到硬件、软件“两手抓、两手硬”,既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又大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农民面貌焕然一新。
在硬件建设方面,累计投资106亿元,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全市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800公里,城乡线路总规模达130条,75个乡镇2937个村全部实现通客车,公交化运营率100%。建设农村文化广场2919个,并配套建设健身文化广场,实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丹江水润濮阳”项目,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清丰县、南乐县率先实现丹江水全覆盖。建设村卫生室567个,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大力推进网络覆盖工程,贫困村通宽带率100%。实施电网升级改造,贫困村通动力电率100%、户户通电率100%。90%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农村户用厕所改造6.8万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全部达标。着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集体经济的行政村由2012年年底的19.85%提高至目前的100%,村级组织造血能力不断增强。
在软件建设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群众比、学、赶、超的内生动力——
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1.26万场,开展“快乐星期天”主题活动37.8万场,组织“公益演出下基层”演出6287场、“戏曲进乡村”演出2689场,为农村群众送上道道文化大餐。深入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活动,放映主旋律精品电影160部、科教影片96部,2940个行政村已放映公益电影28.2万场次。建设爱心超市196个,募捐1816万元,鼓励贫困群众以劳动换积分、以积分兑商品,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深入开展“六评六比”活动,评最美婆媳、最美家庭、最美脱贫户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选树脱贫致富模范典型,选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户,制作“红黑门牌”上墙,设立“红黑榜”,驰而不息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夜校作用,召集脱贫户、党员、群众代表讲解党的政策、村风民风、家风教育等,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农村居民群众
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保险扶贫等,群众“三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我市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100%、慢病签约率100%,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4.09%,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逐年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60元,农村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540元,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000元。聚焦特殊困难群众,探索“邻里照护、日间照料、居村联养、集中托养”四种模式,做法已在全国推广。
高度关注农村教育,累计投资14.72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校舍93.2万平方米,新建周转宿舍2801套。实施“全面改薄”工程,累计投入专项资金7.85亿元,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454所,新建、改扩建校舍55.76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54.84万平方米。
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修缮和新建房屋6.76万户。实施滩区居民迁建,在濮范台三县建设集中安置区18个,实现外迁滩区群众2.9万户10.3万人,直接带动贫困群众1万余人脱贫。
建设扶贫车间348个,带动半劳动力、弱劳动力“足不出户”就业挣钱,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全国扶贫车间现场会、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相继在我市召开,推广了我市建设扶贫车间的做法。
回顾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今的濮阳,正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下一步,我市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持续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
责编:郭宝倩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