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市把创新融入城市血脉,围绕转型发展,突出产业主题,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结出累累硕果、“创新濮阳”建设交出亮眼答卷:
首批10家产业研究院、4家中试基地挂牌运营;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40.7%,居全省第2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39.8%,高于全省11.8个百分点;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6亿元,同比增长203%;累计争取国家、省各类科技奖励和项目扶持资金6969万元;“春笋行动”经验在省委办公厅《工作交流》专期刊发;省科学院生物基材料技术研究院被纳入省科学院重点建设规划,即将落户濮阳;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工程、深挖科技信息富矿等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
一组组数据令人欣喜,一项项成绩来之不易——
聚焦顶层设计,搭建“四梁八柱”。强化组织保障,筹备成立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对全市科技创新重大问题深入研究部署,为加快创新濮阳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优化机构职能,做好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聚焦主导产业特设化工与新材料科技科、先进制造与智能化应用科技科、新能源与未来产业科技科等5个产业科,进一步凸显科技管理部门“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的作用;完善政策体系,研究出台《濮阳市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暂行办法》《濮阳市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培育提升方案》等支持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政策保障。
聚焦主体培育,壮大科创企业。研究制订濮阳市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增量提质“春笋行动”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推动开展创新龙头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等,高树“三大目标”,采取“十项措施”,推动形成“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宏业生物、惠成电子、濮耐股份、天能集团、宏业环保5家企业被评为省创新龙头企业,濮阳联众成为河南省“瞪羚”企业;支持创新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濮阳市聚碳新材料产业联盟正式揭牌成立,河南省生物基材料创新战略联盟获省科技厅批准;引导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积极申报研发项目863个,组织企业开展研发投入预算备案,大力争取省“科技贷”资金,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聚焦强基固本,建强创新平台。健全完善研发平台体系,出台《濮阳市支持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八条措施》,推动激励政策落地实施;积极推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二期项目开工建设,修订完善《濮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推荐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其中1家列入省科技厅向国家推荐名单;新增市级众创空间2家,在孵企业总数超过350家,创造就业岗位3500余个;出台《濮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推动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濮阳分中心挂牌成立,科技成果登记录入国家科技成果库42项,获河南省科学技术奖4项。
聚焦创新生态,营造浓厚氛围。健全科技管理政策体系,高标准谋划全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建立自由探索性和任务导向性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建立《重点高新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引进高层次人才33名,建成濮阳首家中原学者工作站;积极参加第二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向大会云平台报送技术需求信息97项,占全省征集总量的四分之一;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发放资料2万余份,举办各类宣讲活动、专题讲座、培训会等20余次,开放科普基地13个,直接受益群众4万余人次。记者 王庆红 通讯员 王群才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王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