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有200余人在这儿工作,人均月工资5000余元,村集体每年还有6万元的分红。”说起乡村振兴,郑三里村党支部书记郑光杰很有自信。
“现在确实好了,以前我们村的日子可是差远了。”该村党支部委员郑大臣接过话头。他曾经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多年。郑三里村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全村土地2227亩,总人口2196人。“人均一亩地,仅能顾个温饱,村民还得外出寻找致富路。”郑大臣介绍,“村里的青壮劳力有的外出务工挣钱、有的去寻找商机赚钱补贴家用……虽然收入有所增加,但背井离乡、抛家舍业,老人面前无法尽孝,年幼的孩子无法照顾。没有产业,乡村振兴无从谈起。”
台前县新希望六和鲁信食品有限公司南面一路之隔,就是柳桥集团台前羽绒公司。一袋袋鸭毛从路北运往路南的柳桥集团台前羽绒公司生产车间,经过一道道全自动化分拣、水洗生产线,旋即幻化成轻飘飘的羽毛……该公司负责人曾表示:“公司从设备安装到试生产运营,前后不到一个月,比预期时间提前了两个月。这也反映出台前县上下及郑三里村村民对项目建设的支持。”
今年58岁的村民杜桂林,就在这里工作,一个月工资4500元。他介绍,孩子都已经成家,自己和老伴、老母亲一起生活。3人住的是连排“别墅”,一排9户的二层小楼。杜桂林的母亲说:“活不累,钱挣得也不算少,感觉很知足。”
这排现代感十足的“别墅”后面,却有一处陈旧的院落。“这里是抢救修复保护的中共张秋县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郑光杰介绍,2021年7月,吴坝镇开始了旧址修复保护工作。现在这里已成为周边各村开展红色教育的一处主阵地。88岁高龄的老党员郑永成,主动请缨为参观群众和学生讲述抗战时期中共张秋县委带领八路军和人民群众同心抗日的英勇事迹。“乡村振兴,精神文化生活同样少不了。”郑光杰这样说。
台前县新希望六和鲁信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柳桥羽绒有限公司等企业,不仅为村民带来了收入,同样也带动周边村庄商业经济发展。正值中午,郑三里村西农家院门口人来人往,车辆停放很远,生意很是红火。“郑三里,上班挣钱不出三里,消费花钱也不出三里。”同行的村民都笑了。
在村民的笑声中,郑光杰对记者说:“我想建设一个智慧养老中心,让村里老人生活更便利,不管年轻人在外面多远都能通过网络了解家里老人的生活状况。”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