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秸秆收储利用工作,压实责任链条,推动各项任务有序落地。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将秸秆收储利用等农业绿色发展工作作为重要议题,组织谷金楼镇、西邵乡等6个乡镇赴安徽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并选取城关镇郭庄村、西邵乡蔡村、谷金楼镇后陈村打造秸秆打捆离田示范片区。该县成立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乡镇政府、作业队、收储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工作专班,定期深入作业一线,及时了解作业进度,协调解决设备故障、道路通行、收储场地不足等难题23个,作业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该县争取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试点县资金600万元,对秸秆收储主体打捆离田作业、打捆机械购置、加工销售等给予一定补助,在促进农户增收、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带动全县秸秆产业快速发展。
在此基础上,该县创新健全运营体系,强化精细管理。由南乐县丰帆新能源有限公司与专业实施方南乐县源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平台公司。该公司依托专业合作社和收储大户,实施“收储运销”于一体的运营模式,形成以平台公司为主、其他收储专业合作社和收储大户为辅的秸秆收储利用新格局。建立完整网格体系,综合秸秆产量、收集难度、运输距离等因素,全县建设秸秆收储中心3处、收储点5处,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原则确定作业区域,实行“乡镇统筹组织、村级具体实施、主体规范作业”的管理机制,有效提升秸秆收储利用的效率和质量。统筹全县打捆作业队伍资源,根据全县小麦收获时间、面积,科学调配作业力量。针对种植面积较大、地块相对集中的区域,调配大型高效作业设备和专业作业队伍,确保快速高效完成任务;对于零散地块,安排小型灵活的作业机械,做到应收尽收。
为促进农民通过秸秆增收,南乐县积极拓展利用路径,释放多重效益。一是原料化利用。利用秸秆制木糖醇、聚乳酸等,大力发展生物基材料产业,先后培育星汉生物、华乐科技等20家企业,形成了以聚乳酸为主,木糖醇、糠醛为辅的3条产业链条,建成全国首个闭环产业链集群,年产能达到80万吨,位居全国前列,产品远销欧美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二是基料化利用。依托千口镇赵庄、韩张镇东吉留疃等7家大型食用菌园区,将小麦、玉米秸秆作为食用菌生产栽培基质,年可消耗秸秆1.6万吨。三是燃料化利用。建立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加工车间切片、粉碎、烘干、水雾除尘、压缩颗粒等程序,将秸秆变成“燃料颗粒”。四是肥料化利用。将秸秆作为燃料使用后,产生的富含有机质的生物炭与化肥、有机肥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复合炭基肥。其中,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生物炭建设果茶专用有机肥生产线,可年产15万吨果茶专用有机肥,该生产线已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张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