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刘新丁家的菜园,只见一个个用钢筋制作的铁笼宛如一节节火车车厢般首尾衔接,形成了独特的“养鸡隧道”。“隧道”中建有一个个小巧的木屋,那是鸡群夜间休眠和下蛋的场所。铁笼彼此连贯相通,鸡群可以在其中自由活动、自在觅食。当夜晚降临,笼子里安装的电灯亮起,有飞虫被灯光吸引而来,瞬间化作小鸡们的美味佳肴。
菜园占地约0.3亩,种植有白菜、萝卜、菠菜等。得益于鸡粪的滋养,这些蔬菜长得郁郁葱葱。人吃不完的蔬菜,又变成小鸡们的优质饲料。“鸡粪肥地、地长蔬菜、菜叶养鸡”的环保生态链清晰可见。
作为赵寨村党支部委员、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的负责人之一,刘新丁一直心怀带领村民致富的梦想。去年年初,城南办组织各村干部前往先进乡镇参观学习,刘新丁对庭院养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深切地感受到,庭院养鸡投资不大、收效迅速、节省劳力,家中的老人、妇女就能轻松经营。
“回家后,我马上在自家院里用木板搭建起鸡舍,养了20只鸡。但是鸡粪散发的气味污染了空气,遭到家人的反对。”刘新丁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不断上网查询,四处虚心求教。偶然间,他在抖音平台看到“隧道养鸡”发展庭院经济的信息,想到村里多数农户房前屋后都有庭院、菜园、果园或者林地,便决定带头推广。他先用1米多高的木条搭建了主框架,再用呢绒网罩在上面试养土鸡。因为竹笼容易变形,木架容易生潮生虫,不仅不耐用,还存在安全隐患,于是,刘新丁果断购买了钢筋,并将其制成坚固的铁笼,再将铁笼连成火车车厢状,整齐地安放在门侧的菜地周围,正式开启了他的“隧道养鸡”之旅。
经过不断摸索和完善,刘新丁的“铁笼隧道”优势日益凸显。如今,刘新丁已陆续养鸡三批,出售公鸡和母鸡60余只,收入7000余元,存栏母鸡80余只,每月鸡蛋收入2000余元。眼见刘新丁养鸡效益显著,村里10余户村民纷纷加入进来,邻村村民也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刘新丁入户指导、组织收购推销,这位村民眼中带领大家致富的好干部变得更加忙碌起来。
同样在赵寨村,寒冬笼罩下的草莓大棚里生机勃勃,今冬的头茬草莓已抢“鲜”上市。记者走进该村草莓采摘园的大棚,只见一垄垄草莓秧苗绿意盎然,一颗颗色泽鲜艳、饱满诱人的草莓点缀在绿叶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赵寨村种植户刘振鸣正穿梭在草莓垄间,双手熟练地拨开绿叶,精心挑选成熟的草莓。
刘振鸣发展草莓种植至今已有8个年头。他始终秉持绿色、生态的种植理念,在草莓病虫害防治上,坚决摒弃化学药剂,采用传统的人工防虫方法,并引入蜜蜂进行自然授粉,最大限度地还原草莓的自然生长环境;在为草莓施肥时,他全部选用有机肥料,让草莓在天然养分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同时,他通过精准调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为草莓创造最理想的生长环境,全方位保证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种的是奶油草莓——帝王绿,这种草莓口感细腻香甜,个头又大,卖相特别好。”刘振鸣自信地向记者介绍,“我们的销售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吸引游客趁闲暇时带着家人朋友来体验采摘的乐趣;二是将优质草莓批量供应给县城的各大水果店,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据了解,刘振鸣两个大棚里的草莓去年12月上旬就已上市,在接下来长达半年的采摘期内,将陆续为市场输送新鲜草莓,预计每个大棚产量在3000余公斤,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草莓总产值有望超过24万元。
近年来,赵寨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大力发展采摘经济。目前,村里的蔬菜种植面积超300亩,各类应季和反季蔬菜品种丰富;水果种植面积100余亩,除了草莓,该村的葡萄、桃子等水果也相继成熟上市;加上该村推出的形式多样的农产品采摘项目,全村年总产值高达300余万元,不仅村民的收入大幅增加,更为该村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一幅产业繁荣、农民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在该村徐徐展开。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李丹